编者按:今年“12·5”国际志愿者日,全省各地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其中,深圳市召开“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总结大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充分肯定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五年以来取得的成果。现编发深圳市工作经验,供全省各级团组织学习参考。
深根厚植 久久为功 深圳“志愿者之城”五年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自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以来,深圳规划用五年的时间建设“志愿者之城”,目前《意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志愿事业发展获得各方肯定。201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深调研时指出:“深圳志愿服务内容丰富、亮点很多,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同志在深圳调研并充分肯定“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2013年4月,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在深圳调研时指出:“志愿者之城建设是深圳共青团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创举。”
一、基本成效
(一)志愿服务参与主体更加广泛。深圳市注册志愿者达120.9万人,比2011年翻了两番,占常住人口的11.2%,位居全国前列。党员志愿者16万多人,占志愿者人数的13%;团员志愿者33万多人,占志愿者人数的28%。来深务工青年等新移民占志愿者人数60.27%。志愿者中企业员工占26.6%,社会人士占33.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2.74%。
(二)志愿组织发展更加规范专业。深圳市志愿服务组织达9464个,每万名志愿者拥有志愿服务组织78个。志愿服务队伍横向覆盖组织、机关工委、民政等13个系统,纵向延伸至市、区、街道、社区四级,10个区(新区)均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区”,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超过1880家,约占社会组织总数的20%。在医疗救护、抢险救援、消防安全等19个领域组建5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
(三)志愿服务平台更加健全。志愿服务U站实现“连锁”品牌推广,城市U站、社区U站、绿道U站、医疗健康U站、文明旅游U站等规范化服务点达262个,其他常态化服务点达624个。实施“互联网+志愿服务”战略,全国率先同时在腾讯微信、阿里支付宝两大平台开通线上志愿服务,每天可供市民在线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达500多个;全国首创发行电子志愿者证,办证志愿者突破39万人。成立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募集资金3000多万元,凝聚了一批公益性基金会、社团等资源型平台。
二、主要做法
(一)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推动志愿精神融入城市主流观念。推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深圳十大观念,“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成为城市流行语,“有时间做义工”等精神深深融入城市血液。二是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在全国首次将注册志愿者的年龄放宽至10周岁,编制全国第一本《青少年志愿服务读本》,在3所高校开设志愿服务课程。三是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出台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推出实名制红马甲、电子志愿者证、U站等深圳独特的志愿者标识,聘请爱心人士担任志愿者形象大使,设立“公务员志愿者行动日”、“深圳义工节”等主题日,一批优秀的志愿文化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为宣传。
(二)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一是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体系,动员260万多人次志愿者参与文明劝导服务,助力深圳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二是推广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在全国率先试点“旅游义工”工作,设立97个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助力深圳荣获“全国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市”称号。三是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开展绿道、海洋等特色环保志愿服务,在160个社区和30所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行动。四是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发展5万多人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扩大网络正能量,发出深圳好声音。
(三)聚焦民生领域,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一是开展医疗系统志愿服务。探索医疗系统志愿服务岗位化运作模式,在13所市属公立医院、6家区属医院推广健康U站志愿服务,优化就医软环境。二是开展青少年教育志愿服务。发展1.6万名家长志愿者,组织2700多名志愿者定点参与社区“四点半学校”服务。三是参与提升公共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在全国率先成立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先后参与国外尼泊尔地震、国内鲁甸地震、省市内灾害等救援工作800多次。四是实施关爱特殊群体专项行动。实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推动224个助残组织与9549名残疾青少年结对;开展关爱劳务工子女“朝阳行动”,推动4.7万名志愿者与9.3万名劳务工子女结对。
(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服务基层治理创新。一是参与力量逐步壮大。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建和社区服务的工作范畴,志愿服务成为党员“亮身份”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成立1600多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带动40多万社区群众注册志愿者,比2011年增加近三倍。二是服务方式不断创新。试点“爱心银行”项目,将社区爱心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的行为量化为“爱心积分”,存储到一定额度就能兑换物质奖励,还能在有需要时获得其他志愿者的服务。三是服务项目不断优化。在开展环境保护、文体培训、帮困助弱等20个常规项目的同时,开展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社区矫正等7类特色项目,发展平安志愿者14.8万人,探索“义警”“义巡”机制,参与平安社区建设。
(五)提升志愿服务国际水平,助力国际化城市建设。一是发展国际化城市建设志愿者队伍。将志愿服务列入国际化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计划,组建国际化城市建设志愿者总队,参与国际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4.32万人,其中外籍人士约2000人。二是建立国际化城市建设志愿项目库。创建外语教学、文化传播、赛会展会等6类国际志愿服务项目库,在外籍人士集聚社区提供社会融入、生活指引等服务,每年近2万名专业志愿者服务高交会、文博会、深圳国际马拉松等国际赛会展会。三是扩大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积极筹建国际志愿者学院,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国际志愿者协会等国际性志愿组织建立常态联系并互访交流。
未来五年,团深圳市委将推动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者之城”建设的意见》,按照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标准,打造“志愿者之城”的2.0升级版;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在发挥志愿服务实效上下功夫;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