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粤办发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资料中心 >> 文件制度库 >> 团粤办发 >> 正文

团粤办发〔2016〕30号 关于印发《池志雄同志在共青团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文章所在栏目:团粤办发 点击数:5756 更新时间:2016/5/31 9:20:34

团粤办发〔2016〕30号

各地级以上市团委,各县(市、区、中心镇)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省有关单位团委,各高等学校团委,团省委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池志雄同志在共青团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共青团广东省委办公室

                              2016年5月10日

 

池志雄同志在共青团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团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群团深化改革全面拉开序幕。省委书记胡春华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又结合了广东实际,为广东共青团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下来各级团组织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刚刚几位同志作了学习分享,都讲得很好。借此机会,我就广东共青团改革的基本考虑和重点举措任务与大家交流。重点讲两大方面。

一、进一步深化对群团改革的认识

在年初团省委全会上,我对群团改革的重要意义已经做过重点论述。这段时间,对群团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这里跟大家再做个交流。

第一,强化机遇意识。短短的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共青团的改革做出具体指示和部署,特别是4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讨论团中央改革方案,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党中央高度重视团的改革,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团的改革,这对团的事业发展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怎样把握好千载难逢的机遇?正确看待我们自身存在的“四化”问题?刚才很多同志都讲得很好。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中央对我们的关怀和期待,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群团组织、共青团组织自身存在突出问题。我感觉,我们存在两个“边缘化”的问题。一方面,在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中,由于缺少法定的具体职能,边界比较模糊,在任务分配和资源配置过程中容易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当中,我们也面临“边缘化”危险。也就是说广大人民群众对团组织的存在感受不强,对团的工作没有太多的“获得感”。

“四化”问题,归根结底是脱离群众,深层次是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生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桥梁纽带作用还怎么体现?列宁说群团组织是“传动装置”,是“杠杆”。现在看来,我们这些“传动装置”和“杠杆”逐渐出现了失灵失效的情况。中央为什么要部署群团改革,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昨天,林少春同志在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他指出,“群团工作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群众。我们要把群团工作放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政权上去认识”。

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必须要解决,解决的办法主要靠改革,这次改革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重大机遇。昨天,我代表团省委党组在群团大会上做了发言,开头谈了三点体会。第一个体会就是“由党中央直接领导推动群团改革,是对群团工作最大的重视,最高的爱,也是群团组织革故鼎新、焕发生机活力的最大机遇”。对这种机遇我们要敏锐地察觉到,更要牢牢把握好。因为机遇不是一直都在,而是稍纵即逝的。群团改革要趁热打铁。面对难得机遇,就需要我们一鼓作气,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譬如关于如何强化基层,解决群团基层组织“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阵地提供服务”的问题,这是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也是群团改革中的“硬骨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个机遇我们要把握好,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努力去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瓶颈问题,以后就更难解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省委春华书记昨天在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非常好,非常有魄力,问题剖析得非常具体,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领会。

第二,强化担当意识。担当意识跟机遇意识,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我们完全可以说,此次改革是自有群团组织以来,最顶层、最权威、最深入、最系统的一次改革。各位在共青团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我们能成为此次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是非常荣幸的。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会问自己,在团的岗位上是否做到了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要更好地担当,首先要学习,掌握好群团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如果你不学习、不了解改革精神,怎么说服人家?怎么争取领导支持?如果我们不学习、不了解中央和省委精神、不研究上海和重庆改革试点经验,就没有话语权,就没有发言权,推动改革就会无的放矢、不着边际。

强化担当意识,还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需要舍我其谁的气魄,需要孜孜不倦的韧劲。团的自身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些事项似乎不是很大,和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没直接关系,但是对基层组织,对广大工作对象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譬如关于共青团和少先队评选表彰的问题,《团章》第一章第七条讲得很明确:“对于模范履行团员义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中有显著成绩的团员,团的组织应当给以奖励。奖励分为:通报表扬,由团的中央、省、市(地)、县级委员会和基层团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但现在很多市县优秀共青团员表彰都被撤销了。我们要抓住群团改革的重大有利契机,省市团委特别主要负责人都要积极地从顶层去推动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气魄、有韧劲。

第三,强化看齐意识、创新意识。为什么这两个意识连在一起讲?因为这是辩证的。群团改革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中央明确要做好顶层设计。在省委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之前,我们不敢给大家提太多要求。但也不是“干等”,我们首先需要看齐,等大的方针、方向确定之后,具体策略上我们必须积极突破创新,所以看齐意识和创新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目前,上海、重庆作为试点城市已经先迈出重要一步,他们现在考虑一些具体配套、机制改革。广东群团改革也全面拉开序幕,团省委多次把改革方案(讨论稿)拿出来向大家征求意见,就是希望不断强化大家的改革意识和主动性。团省委的改革方案还在修订,就是不断向党中央和省委要求看齐、向团中央顶层设计看齐、向试点城市先行经验看齐。有些事情越往上就越难创新,在基层可能较容易创新突破。比如团中央这次正式提出要搞团代表工作室,其实广东很多地方已经在做了,比如南海很早就在探索。团中央提出要“增强团的代表性、广泛性”,很多基层组织也在做了,只是还没有上升到全局层面。所以,有些事情基层可以大胆突破,比如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团中央已明确要实施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制度,重点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有些领域看准了的、改革条件成熟的,大家就不要再等,抓紧做起来。

二、团省委改革的总体考虑及重点举措任务

在这里,重点围绕七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聚焦根本,突出抓好团的核心主业。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保持和增强团的政治性。政治性是群团改革的灵魂。昨天会议上,胡春华书记特别强调,群团改革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能偏。怎样保持和增强政治性?我谈三个方面:首先,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坚持”“三统一”的重要部署要求。“六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三统一”,就是做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的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我们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六个坚持”“三统一”来开展。

其次,要积极推动形成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推动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协调机制两大方面。我们在前面加上一个“推动”,因为这个事情确实不是群团组织自身能决定的,需要党委、政府的支持,但群团组织要努力去推动。比如,规定“常委会每年要专门听取一次群团工作汇报”,我们碰到需要常委会推动解决的瓶颈问题时,可以主动提醒推动党委办公厅(办公室)设置相关议题。团中央提出,推动省市县三级团委主要负责人进入同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这点广东还没有做到,各地可以先做探索。又比如,“将团建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也是省委明确的,我们就可以推动去落实。有些地方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些地方设立了青年工作领导小组,这些探索做法都值得推广。我们正在努力推动省委《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党委逐步建立健全青年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各地市也可朝着这个方向先行探索。团中央提出要制定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以此为抓手推动部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列入政府职能体系,团省委也在推动省委及时做出类似安排,具体工作已交由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省团校)在实施推进。另外,这些年我们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跟公检法司等部门一直有很好的互动,这些机制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起来。

再次,要形成全团聚焦思想引领核心主业的工作格局。总书记明确指出,评价群团工作好不好的标准,主要看能不能把所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年初的全会上,我们梳理了广东共青团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核心主业放松弱化的问题。怎么更好地聚焦核心主业?这里重点讲三点:1.进一步强化学校团队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地位。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学共青团工作,按照李源潮副主席的说法,是处于第一位的基层团组织。团中央提出,要在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建立教育团工委,团干部与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相互交叉任职。类似这些加强学校团工作的改革举措,比如中学(含中职、中专)团校建设,民办学校团建工作、中学团队工作如何衔接等,都将进入改革的重要范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次改革契机,把学校战线处于“高位徘徊”的传统项目进一步做深做实。如“青马工程”本来是面向各个群体的,但现在做得“窄”了,仅局限在高校大学生范围内,要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把青年公务员、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教师、青年企业家等各类青年人才都囊括进来。今年对团市委年度考核内容减少到七项,但我们认为县一级不宜超过五项,除了几个规定动作,给予县级团委一定的工作选择权。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学校团队工作则是“必考项”,再落后的地方也要考核这一项。2.抓青年人才培养。共青团做所有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做“人”的工作上,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把青年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把青年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首先就要把青年人才和精英团结在党的周围。当然这个“精英”不能理解为只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也可以是“精英”,总书记讲的“群众领袖”就是这种“精英”。我们的工作涉及各领域各行业,但我感觉总是差“最后一公里”。比如在社会组织领域,目前广东形势尤其严峻,全省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50多万,还有大量没有注册登记的各类“自组织”。如何把当中的领袖找出来,让他们跟党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达人、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网络红人、淘宝店主、青年创客、高级技工、学生领袖这些领域我们都在做,接下来要上升到做青年人才工作的高度。我们要推动形成全团抓青年人才的格局,建立完善人才库,动态跟踪培养,不能一边抓一边丢。今年“五四”团中央将刘自鸿作为先进典型推荐给中宣部,就是因为他从学生时代到海外留学,再到归国创业都有鲜明的共青团培养色彩。3.突出抓好网络工作。现在,青年都活跃在网络上,青年的思想行为往往都通过网络呈现出来。网络还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弘扬网上主旋律,共青团应当义不容辞。这点我在后面还会专门讲。

第二个问题,关于彰显团的先进性。总书记强调群团组织作为一个总体,必须把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对共青团而言,先进性是内在要求,《团章》就有明确的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怎么进一步彰显团的先进性?首先要重点解决“团青不分”的问题。如果青年都是团员,先进性根本体现不出来,这个问题要重点解决。我们要按照团中央要求,尽快下达文件,争取用3年时间将初、高中阶段毕业班团青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要以区县一级团委为单位,按号配给指标,重点抓好责任落实。

彰显先进性要进一步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工作要使党如虎添翼,从团的工作中有获得感。我们通常讲,工作要让群众有获得感。但团的工作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除了要让青年群众有获得感,也要让党政有获得感。关键是做好两点:一个是要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面,走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另一个是要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把青年群众紧紧聚拢在一块儿,有强大的战斗力,能够打硬仗,打难仗,打苦仗。平时,各级共青团组织都做了不少事情,但扪心自问,对比党的要求和章程职责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绝对不能沾沾自喜。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把握好时代主题,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切实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创新创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网上舆论引导、抢险救灾、参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要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切实彰显团的作为。

彰显先进性还要提升服务引领青年的能力。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我们做服务工作、维权工作,不能站在纯服务、纯业务角度,不能搞所谓的“价值中立”,必须同履行的政治责任紧密联系起来,必须同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紧密联系起来,旗帜鲜明,巩固阵地,为党团结凝聚青年。

(二)调整结构,全面增强团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各级团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等领导机构,要大幅度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的比例,注重吸收农民工、社会组织骨干和自由职业者等一线劳动者和新兴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党团员。改革后,各级团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中来自基层和一线的人员比例分别不低于70%、50%、25%。以前,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做青年精英工作,让精英去团结更多的群众。这里头的确存在一些误区。一个组织太多“高大上”的人,就会让群众产生隔阂感。群众会觉得这不是我的组织,我跟这个组织里的人有很大距离。所以,接下来青联也要深化改革,要设计专门的改革措施,落实好代表性和广泛性的要求。前段时间,省青联常委会增补周冲作为副主席。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期间,《南方日报》有关报道开篇就讲“托举哥”周冲有了一个新职务。这说明,社会非常关注群团组织的改革。接下来,我们要把更多基层一线的劳动者、新兴青年群体的党团员吸纳进组织体系。

(三)优化机构,形成聚焦主业扁平高效的领导体系。接下来,团省委会参照团中央做法进行机构调整优化。初步设想是:基层建设的职能从组织部剥离出来,单独设立基层建设部,以后组织部和机关党委合署办公,重点抓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方面的工作。城市青年工作部和农村青年工作部进行合并,成立青年发展部,负责城乡青年发展规划和服务。团省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大致是这么一个方向。广州、深圳等有条件的地市可以参照,其他地市根据自身实际重点做好职能优化。

此外,还要加强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派出机构建设。这也是借鉴上海的试点经验。一直以来我们对这块重视得不够。我在年初全会上也提出来了,接下来要出台这方面的具体意见。最近,上海专门成立了国有企业团工委,团市委转了两个编制过去,包括领导编制。上海减的机关编制全部放到基层和系统团工委。我们有一个想法,借这次改革,把广东原来这块相对比较弱的领域健全起来。我们也应当考虑建立国有企业团工委等系统团工委,市县两级要建立教育团工委,当然,能否做到专人专职专岗,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推动。

(四)重构队伍,打造“专挂兼”结合的团干部队伍。团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团的岗位作为党政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年轻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培养群众工作作风、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未来团干部队伍的常态,就是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按照重庆、上海的做法,就是按专职的50%配备挂兼职团干部。但这不是定数,有条件的可以突破。比如重庆就突破了,现在变成“1正3副3挂2兼”,班子成员数比改革前增加了。各地根据实际可以突破50%,争取多一点挂兼职干部。未来由组织部门负责遴选挂兼职群团干部,力度会很大,可以进一步增强工作力量。当然,打造“专挂兼”团干部队伍,不仅仅是外面的干部进来,团的机关干部也要走出去,实行双向交流。关于团干部的选拔,上海正在探索实施遴选委员会制度,这是一项重大改革,是对总书记关于不能简单按管理党政干部管理群团干部要求的具体回应。广东怎么优化团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需要大家开动脑筋,进一步研究探索。

(五)转变作风,健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机制。“四化”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脱离群众、就是服务群众不到位。反对和克服“四化”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不能联系服务青年群众。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离开了群众性,离开了有效联系服务青年群众,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就无法体现出来。我们能否抓住政治性这个灵魂、能否抓住先进性这个着力点,归根到底在于我们能否直接联系服务青年、是否有很强的服务青年的能力。总书记指出,离开群众性,群团组织就容易变成“官僚化”“空壳化”。省委胡春华书记也强调,我们要帮助解决普通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直接联系服务青年,要重点克服重精英轻草根、隔空喊话、以主观想象代替群众真实需求、以点代面等倾向。很多时候,群团组织都存在这些问题倾向,特别是拿个别成功案例包装整个工作的倾向,对所联系群众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的回应不足。昨天我在省委群团大会的发言里,临时加了这么一句话:要推动形成由点到面、由个案到普遍、由局部到全局的服务青年工作格局。要真正做到这点不容易。我们都知道,服务一个人容易,服务十个人、一百个人也还容易,但服务一万个人、十万个人就很难了,这对我们整个工作设计、资源供给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们的工作就只会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就无法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

直接联系服务青年,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团中央推行“8+4、4+1、1+100”,团省委已经按要求安排了一批机关干部下沉基层,要求每位下沉的团干部直接联系100名普通群众。各地市不用等团省委改革方案正式出台,现在就可以着手去做。只有干部真正沉下去,才会发现青年群众真实的、普遍性的需求。比如我们已经连续实施了5年的“圆梦计划”,就是原团省委负责同志到东莞工厂开展“两进三同”发掘出来的务工青年需求,从当年做100人的试点,发展到现在每年一万人,几年坚持下来就打造出一个很好的联系服务青年群众的载体。据说教育部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东帮助农民工上大学的经验,每年可以服务数十万务工青年。

直接联系服务青年,还需要加强群团组织之间的合作。群团组织各自为政,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无法实现叠加效应。工会、妇联有很多东西值得共青团学习。工会在企业有很完善的阵地,这是依据工会法推行的;妇联基层阵地建设也比我们完善。除了完善党建带团建,如何建立健全群建共促机制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前段时间,我们到省总工会磋商共同合作扩大“圆梦计划”成果,联系服务更多务工青年。我相信,未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相互合作会越来越紧密。

直接联系服务青年,要立足青年所急、党政所需、共青团能为的领域,多做排忧解难、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比如残疾青少年、未就业学生、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等等,这些都是重点青少年群体。各地要结合自己实际,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设计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项目,真正让党政、社会从团工作中有一些获得感,让广大青年因团工作多一点幸福感。比如住房问题,是青年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深圳福田给找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一段时间的免费床位,这就做得很好。目前深圳有六个区提供这类服务,做开了就很容易得到青年的拥护和支持。香港很多社会组织也都是这么做的,很实在。青年住房问题,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住房问题是刚需,如果我们找政府有关部门把一些闲置物业拿出来,或者协调政策补贴企业拿出一些公寓单元,面向大学毕业生或青年创客搞廉租,给他们过渡周转,就能帮助他们解决大问题。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做。

(六)强化基层,打通共青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我们最希望通过此次改革有所突破的关键点。组织部要抓紧下发调查表,大家做好配合,尽快把全省团组织的底数再摸查核实一遍。我们将推动省编办进一步研究规范基层团委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人员待遇等问题。

一直以来,基层团委都缺少保障,呈现不断弱化态势。很多地方到镇街一级机构设置上就没有团委了。前阵子我到地市调研,发现街道一级工青妇都没有机构了,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改革的机会,彻底扭转态势,以后很难再有机会了。包括高校团委怎么加强?团中央学校部专门做了一个改革方案,做了一些顶层设计,包括推动高校二级学院团委书记专职专岗等。中学层面,我们要大力加强中学团工委建设,中学团委书记的待遇如何保障、上升空间如何解决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欢迎大家多提一些意见建议。村居(社区)层面,我们正在推动省委明确村居(社区)换届必须配备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一般兼任团组织负责人。

(七)改进方式,再造一个“网上共青团”。这是共青团改革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怎么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大概是两大块:一是全面推进“青年之声”建设。昨天上午,团中央召开“青年之声”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新的部署要求。目前,广东没有直接使用团中央的平台,而是用自己原先开发的平台,但将通过数据接入跟团中央平台实现对接。我们对“青年之声”的定位不仅仅是“互动社交”,而是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综合服务”。接下来,团省委还将努力推动成立广东青年大数据及新媒体中心,这也是团省委事业单位改革的其中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数据整合倒转过来推动工作项目优化,进而实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优质、更加到位的服务。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青年之声”平台省内必须统一,各地市不能再搞单独开发,也不接受数据接入,这是团中央的明确要求。当然,在统一的平台上,团省委会给各地市下放“权限”,允许有一些自主发挥。

最近,团中央《全团要讯》发了一篇江苏共青团抓“青年之声”的信息,在全省统一平台下,基层团委有很多创造性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通过全省统一的平台,我们可以最低成本、最高效、最便捷地把服务青年群众的各项工作聚合起来。团中央提出要在全团复制推广“智慧团建”,说明广州和中山的先行探索得到团中央肯定。我们正在跟团中央沟通,希望团中央直接在广东现有“智慧团建”平台基础上做开发,面向全团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团中央目前定位是“智慧团建”+“青年之声”,前者侧重于团务管理、团内管理;后者侧重于面向服务广大青年。

“网上共青团”建设的另一块重点内容就是“青网计划”。加强网宣员、网评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是网上共青团的重要内容,这块工作是政治任务,目标是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团省委之前也下过一些指标,县级以上都要创建网络文明促进会;每一级团委要培养多少网络评论员、网络骨干志愿者,大家都要按指标要求落实。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规范新媒体排行榜,切实加强广东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对比兄弟省市共青团,我感觉广东共青团新媒体工作还比较落后。从《中国青年报》每周排行看,地市层面广州、惠州等排名比较靠前,高校层面是深大、广工、中大等,其他地市和高校的排名都不太乐观。当然,我们也不是唯排名数据,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的确是联系和引导青年群众的一个重要渠道。大家要花心思切实做好建网用网占网工作。

 今天就重点讲“三个意识”和“七个方面”。请大家共同研究,抓好落实。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