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干部双休日上班 村干部担任“青年干事”
上海青浦:共青团改革释放“人手”红利
随着共青团改革的深入进行,上海郊区青浦曾经最为捉襟见肘的“人手”问题,如今正在得到进一步缓解。
青浦位于上海西部,截至2015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8.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55万人。该区下辖8个镇、3个街道以及184个行政村和103个居民委员会。但团青浦区委的机关在职团干部人数仅为8人。
上海是全国共青团改革工作的试点城市。根据上海市共青团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给人、给编制、给资源等各种方法“夯实”基层工作力量是重中之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在本轮共青团改革过程中,像青浦这样“地广人多”的郊区成为实实在在的受惠者,共青团改革向这里释放了“人手”红利。
周五休息,周日工作怎么样?
团青浦区委办公室主任于文礼如今有了新的“作息时间表”,每个月的一个周日,他要到青浦区青年中心“上班”,与此同时,当周那个周五,他可以“调休”。
根据团青浦区委“弹性工作制”规定,团区委机关8名干部,需要把一个月里的8个双休日全部“包揽”下来。每个周六、周日,团区委机关都有一名干部在青浦区青年中心“上班”,8名团干部每人轮流一天。每次周末上班,都可以相应地进行“调休”,每人每月可以有一个工作日不用上班。
这是上海市此轮共青团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弹性工作制”。团干部们需要迎合青年的“生活习性”,在工作时间上作出调整。青年白天上班,晚上才回社区,社区里的团干部是不是可以上午休息,下午和晚上再上班?青年周一到周五都在外上班,双休日才回社区,团干部是不是可以探索周一、周二休息,周三到周日上班?
青浦是上海共青团“弹性工作制”的探路者,尽管手脚尚不算放得太开,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于文礼为例,他负责与青年中心里的“青之声”自媒体联盟联系,到了周日,就是青浦自媒体联盟的开会时间。
“最开始傻傻地等在中心办公,接业务;后来发现不行,一天到头也接待不了几个青年,还是得主动出击。”于文礼“主动出击”的方法,就是找到青浦区有头有脸的自媒体负责人,请他们用自己的平台收集“青年之声”,反馈上来的“青年之声”他会在双休日予以集中解决。
前不久,有个大三学生找到“青浦本地生活”微信公众号,想要找到一个实习岗位。大学生的要求不低,想要在青浦检察院找一个岗位锻炼,以求专业对口。
问题被反映到于文礼这里。实际上,团青浦区长期在做“大学生暑假回青”工作,为在外地或者市中心就读的青浦籍大学生提供各类实习岗位,只不过局限于宣传途径等,有些青浦籍学生并不知道这回事儿。
于文礼将这名学生加入到“大学生暑假回青”计划中,顺利为其解决问题。“以前‘青之声’联盟开个会总是凑不齐人,因为大家都很忙;现在改到周日开会,每次都能全部来齐。”于文礼觉得,从与青年直接接触的角度来说,周日上班的实际效率比平时更高一些。
村委会干部成了“青年干事”
除了团干部自行调整工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还有一大拨儿共青团以外的青年,被共青团改革的大风“吹”进了团干部队伍当中。青浦探索成立的村居“青年干事”就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潘莉是青浦区白鹤镇朱浦村的村干部,同时是村里的出纳会计。如今的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朱浦村“青年干事”。
朱浦村是上海青浦地区颇有代表性的一个村落,村里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715人,其中3648人为流动人口,青年“原住民”几乎一个都没有。潘莉说,朱浦村35岁以下青年清一色都是流动人口,他们有的承包村里土地进行耕种,有的在村里各种企业打工挣钱。说白了,朱浦村的青年工作,就相当于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
村里的团支书,是一个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在寻找外来务工青年这件事儿上,熟悉情况的潘莉能帮上大忙。
“我是村里的出纳,长期跟村里的各种企业打交道,收租什么的,都是我。”潘莉说,村团支书最开始想在企业里头建团,自己找上门,连门卫那一道关卡都不容易过,“被门卫一拦就挡住了,别说见到老板了。”
潘莉和企业老板都比较熟悉,哪些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哪些人关心企业青年成长、哪些人愿意花钱给年轻人搞搞活动,各家情况她心里都门儿清。
村里较大的一家“宝优妮”衣架生产企业,就是潘莉出马“搞定”的。这家企业有大约七八十名35岁以下青年,算是“青年大户”。朱浦村不仅在那里建了团,还每月给这家企业的青年搞一次一小时左右的培训。
最近,这家企业有好几个青年员工因为孩子入幼儿园的事儿找到村团支部,“不了解政策,找到派出所不给补办暂住证。”潘莉说,后来在村委会和团支部的共同帮助下,这批青年成功与村民补签了租房协议,办下了暂住证,他们的孩子也顺利进入公办幼儿园学习。
据悉,青浦现在265个村居,每一个都配备了青年干事一名,另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青年工作指导员”;11个街镇,每一个都配备两名专职共青团工作社工和两名青年工作志愿者,社工工资和志愿者补贴均由财政专项支出。
青年社会组织为团组织“撑台面”
光靠专职团干部、青年干事、社工、志愿者队伍,实际上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联系基层青年”这个大议题。因为无论是团干部还是社工,这支专职队伍实际上人数仍然有限,他们的工作只能顾及和辐射到一小部分青年。
更多的年轻人,由与团组织关系密切的青年社会组织来联系,更为妥帖。一方面,青年社会组织本身就以“用户第一”为宗旨,他们具有团结凝聚会员和用户的原生动力;另一方面,青年社会组织得到团组织的帮助后,也能在自己的活动中加入“共青团”元素,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比如青浦小机灵家庭成长指导中心,这家机构专门为青浦家庭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时带着爸爸和宝宝们一起登山探险,有时带着一群妈妈学烘焙,他们组织的家庭亲子活动每次都能吸引上百个青浦家庭参与。
小机灵副理事长包告诉记者,他们机构在青浦某小区内拥有一栋别墅作为办公和活动场所,但平时在小区里搞活动,总显得不怎么正规。从去年1月开始,小机灵正式入驻青浦青年中心,每个月,它都可以向中心管委会申请使用中心内“高大上”的活动场地。
包尤其喜欢在这样一个“像少年宫一样”的场子里搞活动。最近一次,小机灵搞极限魔方挑战赛,隔壁又有一个社会组织在搞少儿礼仪讲座,这令包特别有感觉,“就好像在告诉家长们,这个场地都是亲子类的活动,来这里参加活动可以连轴转,不带停的。”
据青浦区青年中心方面的统计,小机灵已经在这里申请举办了100余场活动,近期几乎每周都会申请一两次场地使用权。去年一年,小机灵总共服务了3万人次,举办300多场社区亲子活动。
而每一次活动,小机灵都不忘给自己贴上“团青浦区委予以支持”的标签。你丝毫不用担心参加小机灵活动的家庭是否会注意到活动中的“共青团”元素,因为每一次活动,小机灵都会在会员招募帖中“重点、黑体、加粗”注明,这是由团青浦区委与小机灵合作面向广大青浦家庭推出的公益活动。
团青浦区委相关负责人说,过去,团组织喜欢在重大节日搞一场大活动来吸引眼球,但如今,青浦团组织更喜欢在每一个双休日用“小而美”的一个个小活动来吸引青年,“哪怕一次活动只有十几个家庭、二三十个家庭,你为他定制了喜欢的活动项目,他也会记住你这个组织;而不是拉一群人出来站在操场上,搞个什么启动仪式。”(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烨捷)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