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工作交流 >> 学习交流 >> 正文

【专题】帮青年找到人生“第一份工”

文章所在栏目:学习交流 点击数:4958 更新时间:2016/12/7 9:00:43

文/林一珈

 

“刚上大一就感受到了找工作的压力”   

就读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某文科专业的张轩,今年刚刚上大一,是一个“新鲜人”。甫迈入校园,还没来得及从解脱高考的轻松中走出来,他就感知到了沉重的就业压力。开学后不久,他参加了一场“学长见面会”。“老生”谈得最多的是这四年如何为顺利就业做准备。一脸迷茫的新生,问得最多的也是“我们这个专业市场前景好么?”“哪些证书对就业最有帮助?”“什么时候开始实习比较合适?”而社团招新时,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协会前拥挤的人群,则让他感觉“鸭梨山大”。

他的压力并非全无根据,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的是来自全国各地青年人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常住人口达1.05亿人,是全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输入人口又以青年为主,使得广东成为中国第一青年人口大省——青年就业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增长最快,每年要消化近十分之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65万人,是历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再加上约30万的海归大学生和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预计今年将有1000万毕业生同时竞争就业岗位。具体到广东,一项来自教育部门的数字显示,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3.4万人,比2015年增加2万多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总人数将近80万。此前,团省委组织调研组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访者当中,31%认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51%虽认为“可以找到工作,但薪资待遇不够理想。”大部分受访者将就业作为毕业之后的第一选择,有70.1%的应届毕业生准备毕业后就开始工作,求职和升学两手准备的有11.3%,而预备专心于“升学(含考研、短期培训和进修等)”的只有13.1%。 在准备升学的受访者之中,仅仅有23.5%对于学术本身有兴趣,而几乎占到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继续升学,完全是因为“学历高点,更好找工作”。

青年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就业难”的背后,并非大学生“供过于求”,用人单位“不够用了”。青年苦恼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企业也在发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知识能力结构”是拦在青年职业生涯的“第一道坎”。高校人才的培养一般需要3至4年的周期,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是不断更新的。不少学生表示,所学课程设计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就业技能显得滞后,存在“本领恐慌”,不知道毕业之后能干什么。“我们的老师大多是中文系转行的,有过传媒经验的屈指可数。媒体行业发展又特别迅速,课上教的专业知识很快就过时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钟明顺,今年已经大三,马上直接面临找工作的压力。

根据调研显示,只有9.1%的学生对于现在的所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非常满意。认为其符合自己的预期,在求职过程中能起到不少的加分作用。26.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过于侧重理论,轻视实践,或者课程设置的内容远远滞后于时代,造成求职者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成为普遍的现象。

而缺乏实践,则是应届生“倍感歧视”的另一大障碍。汪强是一名人力资源专员,他所在的互联网企业要招一名平面设计,在各大高校的综合、专项招聘会上都设置了摊位,收到简历的量确实多,将近千份,但极少能用的。“很多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一栏几乎是空白,获得荣誉基本为零,个人简介也仅仅是‘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简单的几句。”汪强对简历进行了初筛,符合要求者寥寥无几。“有的学生为了凑数,还把‘军训优秀个人’等风马牛不相及的证书列了上去。”

提到实习经验,在校生同样有“难言之隐”。钟明顺早就听闻实践经验的重要,所以他抓紧一切机会和渠道“刷经验值”。学校班级QQ群微信群、社会招聘网站、校园论坛一个都没落下,简历也投出不少,但获得的回应寥寥。“相当部分班上同学找实习还是需要家里介绍。”钟明顺说:“像我们孤身在外求学的,很难找到熟人。家乡的工作岗位又很少,我读的专业知识也应用不上。”

“求职难”其中一大原因也是应届生的择业意愿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珠三角地区仍是应届生求职的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等带有传统体制内色彩的单位则更受欢迎。访谈中,45.7%的高校毕业生愿意选择中心城市,36.5%选择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选择比例为14.9%,乡镇和农村合计比例为2.8%。出于对“个人发展受限制”和“待遇差”的担忧,愿意到基层就业的高校学生比例只有31.3%。

共青团助推青年就业的“组合拳”

就业创业是青年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是青年工作中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也是广东共青团每年工作计划中花大篇幅提及的重点。比照团中央的改革路径,团省委筹备成立青年发展部,并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新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10月22日,团省委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2016年“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总结分享会暨招聘会,京东集团、中国人寿保险、百事、怡宝、卓越教育、沃尔玛、埃森哲等100家优秀企业,提供超过3000个IT互联网、快消、高新科技、教育、文化传媒等多个不同类别行业的优质岗位,吸引大量学生前往“揾工”。此次招聘会的公益性质明显,一系列特色展区服务青年求职各个环节。如简历诊所,主办方邀请资深HR为求职者量身修改简历。设置模拟面试专区,专家现场一对一指正面试的误区。在企业展示区,新兴互联网及500强企业受邀展示企业文化,安排企业新星分享实用的职场经验。求职者可以360度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

事实上,此次“沙场点兵”只是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这个领域上,广东的共青团组织已经“深耕”多年。

由团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十家单位联合开展的“展翅计划”活动,自2013年创办,已积累服务超过120万名大学生,帮助超过70万名大学生走上优质实习岗位,与4万家用人单位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持续提供优质的实习岗位。同时,“展翅计划”暑期实践活动已连续4年开通公益配岗职位,为大学生进行无需面试的实习职位匹配。

罗以璇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016届毕业生,是一家报社的新记者,同样也是“展翅计划”的受益者。“三年前,“展翅计划”一推出来,我就立马关注了。”罗以璇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团省委作为实习单位,并被录取到宣传部。“虽然实习期间做的工作都是很基础的,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教导,可以初步掌握怎样写公文和通讯,挖掘新闻亮点。”刚参加工作的她,上手很快,成为同期进入单位的佼佼者。

进城务工青年、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下岗青年,均是团省委青年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一篇公开的报道显示,在2018年前100万人次青年将有机会获得广东共青团提供的见习岗位。2016~2020年之间,每年有50万实用技能人才将获得培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