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山市委着力构建社区志愿服务“三大支撑体系”
近年来,团中山市委联合市民政局、市青志协(市义工联)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按照团中央和团省委关于开展“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中山市关于建设“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部署,切实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着力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的“三大支撑体系”,使社区志愿服务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志愿者队伍以团员青年为主向社区内群众全面参与转变;推动方式从行政主导向志愿者自主运作转变;活动形式由间断式、运动式向日常化、机制化转变。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 团市委联合市民政局、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完善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建设的政策体系。成功召开中山市社区志愿(义务)工作会议,对全市推进社区志愿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转发〈关于推进社区志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了《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快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全市社区志愿者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目标原则、主要任务,把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摆上中山市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团市委和市民政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联合出台了《中山市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组织办法(试行)》,对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的性质宗旨、机构队伍、服务项目、资金阵地、激励机制等方面作了规范,为社区志愿工作的社会化、日常化、机制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些政策措施,为推进社区志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建立健全组织人力支撑体系 (一)大力完善组织机构。《中山市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组织办法(试行)》规定,服务站应整合社区内的各种阵地用于志愿服务。为了从组织上保证以上措施得以落实,《中山市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组织办法(试行)》同时规定,服务站组织机构包括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服务站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理事长一般由社区的党组织或居委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其它成员由上级团组织、民政部门、居委会领导,镇区服务总队和社区内积极参与志愿工作的单位代表组成。 (二)努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推动镇(区)聘请专职人员。切实落实“三专”问题,即专职人员、专用场地、专项资金。从2006年开始,协会每月给予镇(区)志愿者(义工)服务总队聘请的专职人员补助600元。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全市24个镇(区)有11个镇区聘请了专职人员,其它镇(区)也陆续在落实当中。二是培养一批社区志愿服务骨干。为切实提高志愿工作者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理念,使他们成为工作骨干,团市委、市民政局和市青志协先后组织各镇(区)服务总队主要负责人到香港举办志愿工作高级研修班,学习香港志愿工作的先进经验;组织到全国社区志愿工作的先进城市杭州进行学习;组织到雷锋故乡开展以“追寻雷锋足迹,弘扬志愿精神”为主题的志愿工作学习交流活动;邀请资深志愿者为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负责人授课;同时,还通过举办志愿工作知识竞赛、社区志愿(义务)工作现场会、志愿者分享交流会等形式,促进社区志愿工作横向的交流和联动,使社区志愿工作者进一步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素质。 三、建立健全资源支撑体系 要实现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的持续发展,必须有持续的资源支持。为此,团市委、市民政局、市青志协大力推动成立了中山市社区(农村)志愿事业发展基金,由市政府每年注资30万元,用于全市社区(农村)志愿服务站的运作和发展,为社区志愿工作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二是大力推动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的建设,2006年划拨给每个社区专款6万元,同时划拨给协会15万元作为统筹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经费,为全市80多个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配备了统一的招牌、旗帜、服装和办公桌椅。出版了《中山志愿工作100问》、《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十周年重要文件汇编》、《中山志愿者成长足迹-媒体报道志愿者行动10年文章汇编》,送到每个志愿者(义工)服务站。三是争取移动公司支持30万资金,拍摄了《爱心出动》MTV,以及两个志愿者公益广告,在市、镇区电视台滚动播出,为社区开展志愿工作提供有利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在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的推动下,各镇(区)服务总队充分运用“三大体系”作为平台,大力发动各社区推进社区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的建设,得了各镇区、社区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热情响应,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立。至今为止,全市102个社区中有85个已经建立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社区内的长者、中年、青少年广泛参与志愿行动,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