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工作交流 >> 学习交流 >> 正文

【专题】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带给青年的新机遇

文章所在栏目:学习交流 点击数:6014 更新时间:2018/12/26 12:31:37

文/吴嘉恩

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港澳与内地交往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港澳青年表达出希望走入内地、了解内地的意愿。根据由香港青联学生交流网络发布的一项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2018年,近八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愿意在内地工作及发展,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逗留内地工作及发展超过3年。

这种意愿也被真真切切地落到了实处。2017年6月,在团广州市南沙区委牵线搭桥下,100名来自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及即将升入大学的香港“准大学生”,正式进驻广州南沙自贸区,分赴30多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5周的暑期实习。

“这只是‘百企千人’工作项目的一部分。”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南沙自贸区全面推动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工作项目,自贸区工作部门、金融机构、大型央企、外资企业等100家单位为港澳青年提供了超过1000个高质量实习岗位。

暨南大学的香港籍学生欧阳玉兰曾两次参加“百企千人”工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正以锐不可挡的魅力吸引香港青年的目光。”欧阳玉兰说,这两次实习经历让自己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文化和政策前景有了一个更全面、更直观、更透彻的理解,“这是一个从认识、认知到认可、认同的过程。”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仅仅带给港澳青年发展的机遇,也使港澳在内地青年的眼中更具有吸引力。启德教育留学事业部副总经理郭蓓表示,2018年通过该留学机构赴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数量增加了近50%。“距离近、周期短、费用便宜……香港一直是内地学生求学深造的热门选择。”郭蓓指出,今年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宣传力度明显增大,内地学生赴港求学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如今, 许多内地以及港澳青年已经认识到了粤港澳大湾区为打造世界级一流的湾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未来走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发展的强烈意愿。展望未来, 大湾区必将成为内地、香港以及澳门的人才和金融资本的焦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驱动因素再加上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 大湾区未来将成为我国创新产业的聚集点, 也将成为内地以及港澳年轻人实现就业目标和创业梦想的独特选择。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推动和政策的支持下, 身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人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给予的新机遇。

首先, 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的转型必然会带动一系列湾区经济发展问题, 在湾区经济体系逐渐开放, 湾区国际经济逐渐融合的湾区经济背景下, 粤港澳大湾区开始实施开放型的经济体系, 外汇交换、贷款存款、信托租赁、证券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频繁。身为青年, 在湾区经济增长迅猛、产业逐渐转型以及金融服务相对缺少的矛盾下, 应抓住其中的契机,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充当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齿轮的润滑剂, 无论是青年选择就业还是创业, 都可以以发挥银行经营管理、保险拓展业务、金融策划、融资投资计划等金融服务为主导作用,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设施体系。同时,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产业转型的过程中, 我国企业将由中等迈入高等领域, 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拉近两地“关系”后, 青年创业者应进一步利用香港这一“国际金融联系人”的作用, 通过香港到第三地进行拓展投资或者和香港企业联手走出去, 达到企业国际化的新高度。同时, 还可以以港交所、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汇集全球众多银行和证券等跨国金融资金, 为青年创业的金融、科技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再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金融、科技、交通、制造业等优势定位 (广州的国际枢纽和信息技术, 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的基础以及香港金融中心的优势) , 将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为支撑, 金融为主导的大湾区为背景, 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业。

科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 不仅带动了湾区经济的转型, 同时也拉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结构转型:政府构建“港深广”为主轴的科技产业区, 加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创业企业的培养投入力度, 带动大湾区城市群向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转型。国家对高新科技产业加大投入的政策发展方向, 身为青年应顺应国家政策, 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 参与到大湾区科研建设当中, 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潮流中, 发挥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大湾区的科技产业区。身为青年就业者, 可寻找当地的科研机构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创新型国有、私有企业就业, 进一步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群进入科技产业区以及进一步打造出国际化一流的高新科技企业闯入国际知名企业当中去。青年创业者更应连接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时代的轨道, 在创业的同时一定要迎合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创建出具有创新型、服务型的产业, 可以根据已有的企业发展方向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企业 (如:创意产业、智能手机等) , 也可以根据现在社会中欠缺的物资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 (如:新能源、新媒体) , 更可以以便民的公共服务硬软件来“做文章” (如:共享单车、支付宝等) 。随着大湾区各项产业转型, 所有高新的企业要以创新型、服务型为主导, 吸收全球的科技、文化、经济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区, 以此达到以科技创新为“马达”, 来带动“湾区直通车”经济的增长。

湾区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力量。粤港澳大湾区对比其他湾区更具有优势的一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 其它三个世界级湾区都拥有着人力资本不足甚至亏空的缺陷, 所以其它湾区必须拥有较浓厚的移民文化和相应的政策来吸引非本地人力来湾区发展。而粤港澳大湾区“天生”具有的人力资本, 但是却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湾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就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发展来看一定是要做好人才的培养规划。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力资源丰富, 但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迎合国家政策进一步创办更多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博士院、科研学习机构等研究型的教育机构来填补“人才”这一空缺。而当今青年, 在面临诸多选择的同时, 应该明确自身定位, 在原学院毕业后是否考虑再次深造, 未来在哪块领域上“大显身手”。在大湾区研究机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型攻读也并非是一件多余的事情, 在青年还没羽翼丰满的时候应充分学习各项领域的专业知识, 并运用到未来的实践建设当中去。青年创业者也应抓住教育发展的机遇, 运用企业家投资的眼光来发展新的教育性产业和强化校企合作。创建新的教育性产业, 可以是培养人才的高等学院, 也可以是研究型机构, 作为人才运用的载体和中转站。除此之外, 推动企业与未来高等学院合作, 无论是提供培养人才的“孵化”机会, 还是投资国际化人才交流,都可以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社会地位, 还可以不断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除了经济、科技、人才教育其它方面, 内地青年以及港澳青年还可以积极地推动大湾区工业多元化, 不断扩大和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具有优势的支柱产业, 包括贸易、航运、物流、旅游和商业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旅游和商业专业服务等其它产业, 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同时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予青年的机遇。

随着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会解决好港澳青年北上就业发展、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保障、公积金、医疗和住房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问题, 为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港澳青年提供保障。身为港澳青年应该把握粤港澳地区的发展机遇, 要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与内地归属感的合作, 放弃传统的老旧的“只留港”或“只留澳”的观念, 勇于果断地抓住机遇, 走出本地, 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创业梦想。作为内地青年更应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观政策下,通过粤港澳大湾区, 使内地青年和香港、澳门青年建立起新的青年交流合作平台, 优势互补, 汇聚不同专业领域的年轻人, 构建跨地区交流体制, 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的机会。同时运用自己所储备的经济、科技以及各项领域的综合知识, 支持祖国, 带给中国青年一代活力和创造力, 进一步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向世界。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