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团要讯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资料中心 >> 信息简报 >> 粤团要讯 >> 正文

 广东高校共青团推进改革情况综述

文章所在栏目:粤团要讯 点击数:8856 更新时间:2019/6/19 10:44:45

 

2017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省委、省教育厅严格按照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学联学生会改革方案》的要求,不折不扣把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高校团学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将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引领工作不断做实做细,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发挥生力军和主力军作用。

现将广东高校共青团推进团学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校共青团改革落地落实

共青团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深化改革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要求,做好新时代的青年政治引领工作,应对突出问题和各种风险挑战,归根结底要靠深化改革提高“内功”。

1.加强团教协作,确保团学改革落地。一方面,在省级层面,优化了改革运行机制。团省委、教育厅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协商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各高校党建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并将高校团学改革内容纳入省政府2017年和2018年春秋季开学专项督导范畴。另一方面,在学校层面,各高校党委把共青团改革放到学校发展大局中来考虑和谋划,将共青团工作与人才培养、政治引领结合起来。在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重要考核内容,比例不低于10%。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省具备条件出台改革方案的143所高校中,目前已有142所高校的党委按照改革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正式出台了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率99.3%,出台率全国第一。

2.强化支持保障,着力破解“四缺”问题。改革以来,一是全省132所高校实现团委单独设置,其中48所是改革后实现单独设置,校团委单独设置比例达87%。114所高校团委书记落实学校中层正职待遇,其中51所是改革后落实中层正职待遇。全省高校团委专职团干部编制增加177个。有90所高校从青年教师中选任1名左右的同志兼职或挂职副书记,109所高校从学生中选任2名左右的同学兼职副书记,增加挂兼职副书记共305人。二是130所高校团委落实日常工作经费生均不低于20元保障,87所高校增加了工作经费,总额达1292万元。三是121所高校设有独立学生活动中心,42所高校增加了学生活动场所面积,合计增加活动场所2.7万平方米。

3.改进方式方法,彰显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团省委联合教育厅实施“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入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目前“灯塔工程”成为了各高校共青团参与思政工作的核心和抓手。一是更加凸显思想政治引领的主旋律。线上开展“南粤青年说”38期、发布“每日一学习”电子海报151期,制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视频50辑。二是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团学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打造“思想引领+”社会实践、成长服务、创新创业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团学工作的各场景实现育人功能,打通思想引领最后一公里。三是利用新媒体扩大思想政治引领的传递功率。有效组织全省152所高校团学组织新媒体组成矩阵体系进行正能量发声,目前“广东学联”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引领类推文阅读量常为“10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4.激发基层活力,进一步发挥团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全面加强基础团务工作。扎实推进“智慧团建”工作,对学校团员、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核准和入库,全面规范团员发展、团费收缴、团籍管理等日常工作。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超过90%的毕业生团员在系统发起团组织关系转接申请,截至2019年3月底,全省高校超过99%的团员按时在系统缴纳团费。二是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开展广东省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实施“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十百千万”计划,2018 年两个赛季共有 119 所高校的1.5万个团支部近4万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规模实现连续3年翻番,活动覆盖全省1/3大学生团员,团支部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努力提升基层团支部的引领力。创新实践教育载体和途径,以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为依托,有效破解“二八现象”。111所高校实施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二、学联学生会改革稳步推进

推进学联学生会改革的目的是坚持完善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高校青年组织体系。高校团组织要围绕三个根本性问题,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好主导作用。高校学生组织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团结和凝聚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1.加强“一心双环”顶层设计,构建团学组织有效运行机制。一是全面建立“省-市-校”学联学生会组织三级管理机制。143所高校巩固和完善了“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对学生会组织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探索建立文化艺术和创新科技等专门委员会,为各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二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管理和服务。123所高校校级学生会组织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校学生社团工作,已设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其主要负责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同学兼任。

2.加强学生会组织的职能建设,发挥学生会组织代表、联系和服务学生的作用。一是高校学生会组织的代表性进一步加强。规范学代会召开程序,制定《高校学生代表大会请示文件模板》,明确操作流程,促进高校学代会的规范召开。高校的学生会组织代表性更加广泛,与同学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好地代表和服务广大同学,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同学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运用新媒体与青年交友交心。大力建设“网上学联”,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广东学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长期位列全国省级学联公众号首位,成为与全省青年大学生广泛对话,传播主流价值的有效平台。

3.加强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社团的日常管理。制定《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模板)》,推动149所高校出台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并落实相关责任。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社团的注册年审制度,加强对社团设立和发展过程监督和管理。90%以上的高校学生社团落实了指导老师和指导单位。推动149所高校学生社团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并对社团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审批,对社团活动进行常态化管理和指导。二是强化社团政治功能的发挥。积极推动学生社团加强政治建设,倡导3名以上团员的社团建立功能型团组织,积极发挥团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4.加强学生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对部分高校学生会组织机构臃肿,层级过多,岗位职务设置名目多等问题进行了清理,引导全省高校适度精简学生会组织部门设置,适当控制人员规模。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学生会组织“校—院—班”三级联动,杜绝学生干部脱离同学的不良倾向。推动高校完善学生干部选拔、培训、考核、退出机制,常态化开展学生干部作风和业务培训。推动各高校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对学生代表、委员和主席团的人选进行严格把关。推动学生干部自觉遵守《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将作风表现列入学生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当前,在团学改革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一是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对团学工作资源条件投入不够。根据改革方案要求:“在校学生数在10000人以下的学校,校团委专职团干部的编制不得少于5人;10000人至25000人的学校,不得少于9人;25000人以上的学校,不得少于12人,分校区较多的学校还应酌情增加。院系团委、团总支、教工团总支必须配备至少1名专职团干部。”目前,大多数高校校级团委干部配备达不到要求,二级院系普遍没有配备专职团干,造成高校团工作力量不足,工作不到位;二是对团学干部常态化培训及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到位,团学干部的能力作风和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团学基层基础还相对薄弱,各级党政干部对团支部建设和作用发挥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建立密切联系团支部的机制;四是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指导还不到位,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资源还缺乏有力保障,部分高校还存在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和指导单位缺位的现象。

下一步,广东共青团高校战线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要求,推动高校共青团和学联学生会深化改革,切实抓好防范化解青年学生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工作,以良好工作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