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团省委权益与社会工作部联合省社会工作协会,对粤东西北12个地市展开2019年度“伙伴同行”粤东西北地区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以下简称“伙伴同行”计划)末期评估。截至2019年12月底,粤东西北12个地市项目承接机构共完成社区矫正对象建档任务782个,建档指标完成率92.07%;落实重点探访325个,重点探访指标完成率92.30%;重点个案120人,重点个案指标完成率100%;开展电访家访4952次,整理典型案例24个。在过往服务基础上,粤东西北地市项目承接机构在项目末期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完成项目的量化考核指标,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结对帮扶机制持续完善,粤东西北地区青少年社区矫正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建强。一是建立常态督导机制。珠三角督导基本由机构内部资深的社会工作者担任。督导以小组、个人督导、团体督导等方式带动社工成长,对项目执行开展常态化指导,不断提升帮扶地社工执业水平,不断强化项目服务质量。项目督导比例方面,行政支持占50%,情绪支持占83.33%,教育支持占100%。二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目前,珠三角社工机构督导与粤东西北地市机构社工的合作关系日益融洽。在珠三角机构的帮扶下,粤东西北社工机构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服务模式,如汕头、河源的心理治疗模式,梅州的循证矫正模式,韶关、梅州、阳江、茂名、清远、潮州在志愿服务和社会资源链接方面发挥优势。其中阳江、茂名、梅州连续三年取得评估优秀。
二、社区矫正服务获青少年认可,个案服务成效明显。一是服务满意度高。从社矫服务对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来看,社矫对象对服务项目知晓度、社工的熟悉度、服务整体满意度、社工服务态度、服务内容的满意度等指标均比较高,平均分高达9.1分。二是个案转变明显。项目承接机构能够扎实推进个案服务工作,与社矫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不少社矫服务对象表示社工的服务对其自身有帮助,主要表现在社会关怀、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三个方面。其中,在社会关怀方面,社矫服务对象反馈参加“伙伴同行”计划后,对参加更多青少年、老年人的关怀活动更感兴趣;在心理状态方面,大部分社矫服务对象反馈接受服务后心理状态更加稳定,愿意同陌生人沟通,人际交往也更顺畅;在法律意识方面,大部分社矫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后有较为明显的改变,由法律意识淡薄转变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三、各地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特色服务。清远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成立向阳花法律志愿服务队,联合当地团委、司法部门、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打造具有清远本土特色的“干部+社工+志愿者”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并在清远阳山和佛岗进行试点,有效调动志愿者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也缓解了清远地区项目覆盖不足的老大难困难;茂名市优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采用“社工+义工+N”联动模式,动员社会各领域的爱心青年人士(国学老师、理财规划师、高校讲师、心理咨询师等)组建了机构智囊团,有针对性回应社矫对象不同需求,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社会适应性帮扶服务,获得了司法行政部门的肯定。此外,茂名优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对高州市、化州市两市开展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推动化州市和高州市青少年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的报告》。阳江市京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团委+社工+学校+司法+企业+N”的模式,推进“帮教方式专业化”与“帮教团队多元化”,提供“一体化”社区矫正服务,满足帮扶对象的多元化需求。
四、探索“政府购买+社会赞助”模式,强化粤东西北地区社工机构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伙伴同行”计划是部分粤东西北地区社工机构承接的首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开展“伙伴同行”计划,粤东西北地区社工机构积累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承接更多购买服务项目。如:梅州兴宁市宁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动市内10家爱心企业,建立10个社矫公益服务合作基地,为社矫服务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服务,目前已帮助9位社矫服务对象实现就业。阳江京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式,撬动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共计38.916万元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其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经费25.36万元;附条件不起诉帮教个案经费2.856万元;南恩街道禁毒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经费2.4万元;阳江市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经费1.3万元;阳东区青少年社区矫正项目经费7万元。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