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青年发展工作简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共青团 >> 资料中心 >> 信息简报 >> 广东青年发展工作简报 >> 正文

【2022年第6期】广东共青团扎实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引领青年在实践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文章所在栏目:广东青年发展工作简报 点击数:5926 更新时间:2022/4/1 11:47:0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集中组织大学生返乡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培养返乡大学生对家乡群众的朴素感情,增强服务家乡、建设家乡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现将相关情况编发,供各地各单位参考。


2021年以来,团省委深入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展翅计划”为主要抓手,省市县和高校团组织联动,遴选37个县(市、区)作为“返家乡”重点开展县区,辐射带动全省各县(市、区)常态化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超过3.3万名大学生在返乡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一、加强大学生返乡实践的组织领导

加强顶层设计,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指导,扎实推进全省“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有效提升。

(一)加强工作统筹。推动将“展翅计划”“返家乡”工作列入省首批青年民生实事,为服务大学生返乡实习锻炼提供政策保障。团省委联合省教育厅、人社厅、科技厅、民政厅、国资委、工商联等连续第9年开展“展翅计划”,依托易展翅平台、“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2021年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发岗位24.2万个。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议,将“展翅计划”“返家乡”工作列入地市、高校团委年度重点工作,制定以岗位开发数、活动开展数等指标为主的工作考核体系。

(二)拓展优质岗位。团省委联合省教育厅、人社厅向158家省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函,推动各单位积极落实《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有关要求,按在职干部(职工)10%比例提供实习岗位。指导各地参考省级做法,积极协调同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提供实习岗位,形成省市县联动工作局面,实现政务实习岗位数同比增长59.4%。

(三)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省市县、高校联动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分工、时间节点、任务要求。组织高校团委通过团学媒体和线下服务站等渠道开展“展翅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深入班级发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返家乡”实践。各地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包括揭阳“回家行动”、中山“雏鹰归巢”行动、深圳南山区“青才育苗”计划、汕头潮南区“青苗计划”、肇庆怀集县“金燕归巢”计划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返家乡”项目品牌。

二、在返乡实践中深化思想引领

各级团组织聚焦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结合,积极拓展实践项目,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教育作用,让返乡大学生通过红色研学、红色宣讲、红色实践等,筑牢思想根基,赓续红色血脉。

(一)红色研学。用好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带领返乡大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用本地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感召青年。中山黄圃镇开展“学党史、寻红迹、知乡情”红色研学行。佛山顺德区开展“红色走读”活动,组织返乡大学生加深对改革开放史的了解。潮州潮安区、汕头潮南区、肇庆德庆县、江门台山市等开展各类返乡学子红色研学活动。

(二)红色宣讲。组织返乡大学生成立宣讲队,发挥朋辈教育优势和榜样引领作用,走进学校、社区、乡村等基层一线开展党史宣讲活动。中山小榄镇组织返乡大学生加入“传承红色基因”青少年志愿宣讲队。肇庆怀集县开展“风华正茂”砚都青年基层宣讲。

(三)红色实践。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各类党史教育活动,在实践式的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做到知行合一,实学实干。揭阳普宁市开展“口述历史传薪火”返乡大学生结对服务老党员活动。中山小榄镇组织大学生参与“金晖行动”帮扶老党员,制作视频短片宣传老党员红色故事。广州从化区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讲党史、话初心、践使命”讲党史团课大赛。东莞厚街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在返乡实践中拓展实践教育

各级团组织积极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增长才干、贡献力量的岗位和平台,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热爱家乡,深刻感悟家乡变化,培养对基层和群众的朴素情感,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埋下返乡就业创业的“种子”。

(一)以岗位实践为基础。各级团组织以组织动员和社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等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广州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全市高等学校学生实习见习待遇具体政策细则,为实施“展翅计划”提供了政策保障,有效提高用人单位和青年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珠海、东莞、汕尾、江门、肇庆、茂名等地团组织联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国资委等单位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大学生实习见习服务活动,募集各类型实习见习优质岗位。广州珠海佛山韶关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肇庆、清远等地团市委岗位开发率达到150%以上。

(二)以了解家乡为主线。组织返乡大学生走进重大项目、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等,感知家乡发展变化,了解家乡发展前景,增强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回乡就业创业的信心。中山小榄镇组织返乡大学生走进上市公司、工业园区、创业园区,与优秀企业家、优秀青年面对面,实地了解“小榄智造”发展前景。佛山顺德区开展“魅力顺德行”乡村游学、美食文化体验、产业考察等人文产业主题寻访活动。江门蓬江区组织返乡大学生走进乡村振兴园区。揭阳普宁市开展普宁文化寻访研学活动。江门台山市组织返乡大学生实践团走进华侨博物馆等体悟侨乡文化,与硕博引进人才面对面交流。深圳南山区开展“南山感知行”活动。东莞桥头镇开展家乡发展规划蓝图分享交流会、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思维风暴讨论会。清远佛冈县组织返乡大学生参加“县情”研修活动,清远英德市开展“走进英德”活动。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各级团组织动员返乡大学生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广州从化区成立由200多名“返家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韶关新丰县组建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实现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注册率100%。佛山顺德区10个镇(街道)分别组建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向社区报到。

(四)以调查研究为拓展。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发挥大学生“智库”作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中山小榄镇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4篇、意见建议50条,为小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东莞厚街镇、深圳南山区等组织大学生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开展专题调研,评选优秀调研成果。

四、在返乡实践中服务中心大局

各地团组织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社会治理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新理念、新产业、新技术带到家乡,服务地方发展,有效提升团的大局贡献度。

(一)助力疫情防控。各地将返乡大学生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重要来源,发动返乡大学生组建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投身本地疫情防控。广州从化区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身份信息登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疫苗接种讲解等志愿服务,参与返乡大学生超9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2.6万小时。阳江阳春市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储备岗位,吸纳140名返乡大学生。韶关南雄市江门蓬江区、珠海斗门区、梅州五华县等发动返乡大学生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引导等志愿服务。

(二)投身乡村振兴。各地组织返乡大学生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开展帮助乡村困难学生成长、助力乡村社会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美化、服务乡村青年创业等工作。河源紫金、龙川县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撂荒地耕地复耕和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清远佛冈县开展“千百团员青年下乡村”行动,组织团员青年到村(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肇庆怀集县发动120名大学生与179名乡村困难青少年结对开展帮扶。茂名电白区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两帮两促”乡村青少年关爱活动。韶关南雄市组织大学生走进乡村开展“情暖童心·四点半课堂”活动。韶关新丰县组织大学生开展农产品电商营销、“画里说丰年”乡村墙绘彩绘实践活动。清远英德市举办大学生返乡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冬令营。

(三)服务社会治理。各地组织返乡大学生走进基层第一线参与社会治理,真实了解社情民情,在实践中站稳人民立场。汕头潮南区、肇庆怀集县等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开展反诈宣传、禁毒宣传等志愿活动。阳江阳春市组织返乡大学生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巩固卫生城市等活动。中山市组织返乡大学生担任“民间河长”,参与巡河护河行动。深圳南山区组织大学生开展水质检测、水源保护活动。云浮新兴县组织大学生开展社区安全教育志愿宣讲。广州番禺区、河源源城区、汕尾城区、湛江吴川市、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组织“返家乡”学生开展春运志愿服务。

(四)家乡宣传推介。各地团组织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成立新媒体宣传团队,开展家乡美景美食风土人情宣传,助力地方招商引资。中山小榄镇开展“菊城事、话你知”镇情模拟推介会,组织大学生体验舞龙舞狮、烙画、剪纸、陶艺等非遗文化,形成推介项目40个。韶关南雄市组织返乡大学生开设“红色南雄·兴业沃土”招商推介专栏。韶关翁源县组织返乡学子推介“中国兰花之乡”。

五、在返乡实践中助力招才引智

各地团组织加强与组织、人社等部门合作,将“返家乡”实践活动纳入地方招才引智工作大局,以“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建立完善大学生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强地方人才政策推介,推动出台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

(一)建组织,加强常态联系。各地团组织通过加强校地联系,成立大学生成长促进会、大学生联谊会等组织,建立地方团组织与本地籍大学生常态化联系渠道。中山小榄镇实施“青年人才培育计划”,依托大学生联合会建立“青年智库”,在库青年超1700人,建立青年人才储备和输送渠道。阳江阳春市依托大学生联合会,建立与本生源地优秀大学生的常态化联系。肇庆怀集县指导各乡镇(街道)均成立大学生联合会。清远英德市开展“菁英高校引才大使”选拔活动,动员英德籍大学生宣传地方发展优势和人才政策。中山市以“雏鹰归巢”计划为抓手,建立“高中+大学+就业”的全链条跟踪服务,以青年人才工作促进会、驻外团工委等为抓手,做好中山籍青年人才的陪伴式成长工作。

(二)搭平台,推介人才政策。各级团组织积极联合组织、人社等部门,梳理整合本地人才政策,面向返乡大学生集中开展人才政策宣讲。韶关新丰县联合县委组织部面向返乡大学生解读人才引进相关政策,16名参与基层锻炼的返乡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汕头潮南区举办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题活动。肇庆怀集县开展“返家乡,感知行”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青创未来”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会,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家乡建设。阳江团市委联合市人才办开展“人才返乡工程”,组织优秀返乡大学生和“准大学生”返乡考察交流。

(三)出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各地积极探索出台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加大青年人才的支持和服务力度,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青年人才发展环境。揭阳推出揭籍大学生“回家行动”,打造学子与家乡链接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出以奖促建模式,探索“管培生”式人才招聘模式,有力吸引大学生返揭就业创业。茂名信宜市出台人才激励政策“16条”,提供返乡就业奖励,优化创新创业平台,让青年人才“出得去、回得来、留得住、干成事”。

六、在返乡实践中夯实基层基础

各地将返乡大学生纳入各级团的组织体系,吸纳为团的工作力量,拓展了服务中心大局的领域,有效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一)充实工作力量。各地团组织通过建立临时团支部、吸纳挂兼职团干部、安排团委实践岗位等形式,将返乡大学生组织凝聚起来,有效充实县镇村级团的工作力量。韶关新丰县成立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临时团支部,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东莞厚街镇推荐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挂任团组织副书记,肇庆怀集县招募137名优秀大学生兼职镇、村级团组织副书记,佛山南海区、高明区、三水区选拔优秀返乡青年担任所在村(社区)团组织兼职副书记,有效充实基层团工作力量。

(二)延伸工作臂膀。各地团组织通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本地籍大学生纳入联系服务范围,部分市县团委建立校地联动机制,有效延伸工作臂膀。江门台山市在高校集中的城市建立“邑青联盟”,搭建与台山籍在校大学生的常态化联络机制,通过建立微信群、兴趣小组等形式,定期开展台山文化宣传、人才政策宣讲、就业岗位推介等各类活动,强化家乡情结,引导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广州从化区推出返家乡社会实践系列宣传报道,拍摄“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纪录片,以“致返家乡的你”为主题,展示返乡大学生精神风貌。深圳南山区征集大学生返乡实践活动信息100余篇,制作系列视频,表彰优秀实习大学生和优秀调研团队。

(三)拓展工作领域。市县镇各级团组织在开展“返家乡”活动中,加强与党政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合作,找到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招才引智、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积极参与,有效提升了基层团组织服务中心工作的大局贡献度。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