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口头禅”和无数家长的“心头梦”。但是,“起跑线”究竟在哪里?怎样才算赢?——6岁前要掌握****个英语单词,小学毕业前钢琴要达到**级,“奥数”要挤进**班……小道消息与机构广告并行,“望子成龙”与“贩卖焦虑”混杂,让家长无所适从,让孩子“压力山大”。
到底怎样从小培养孩子?大家都希望能听到权威的声音。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个最权威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29日同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儿童节时的讲话——这是一个大国、大党的领袖,站在国家和民族需要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提出的要求。
认真品读总书记这篇不长的讲话,可以按照“1+3”的结构来理解总书记对孩子的希望。
这个“1”,就是总书记对下一代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提出的总要求——“少年儿童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在这里,总书记把“立志向、有梦想”放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要立的“志向”是什么?总书记在其他场合给出了答案——少年儿童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进一步说,就是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该有的“梦想”是什么?就是总书记反复提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志向和梦想,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如果没有,生命再长,也只是闲逛游荡,找不到状态,找不出动力;如果歪了,跑得再快,反而容易偏离赛道,要么迷路,要么“出局”。所以,无论是党和国家培养“时代新人”,还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是青少年立志成就一番事业,都要注意从小解决“志向”和“梦想”的问题,努力找准起跑线,赢在起跑线。
这个“3”,是指总书记在这篇讲话中提到了三条重要的育人规律——劳动创造人生,自然陶冶情操,学习激发创造。
总书记在讲话要点第一段指出,“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这深刻回答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的困惑——不少小朋友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缺乏意志力、缺少精神头、没有好习惯等等。其“病根”很可能在缺失劳动锻炼上。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从来不是把劳动简单看做创造物质的手段,更是人实现自我净化完善的途径。总书记希望孩子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从而“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这充分说明,劳动锻炼正是帮助小朋友们纠正很多家长看不惯、自己改不了的“坏毛病”的灵丹妙药。
总书记在讲话要点第二段指出,“大自然充满乐趣、无比美丽,热爱自然是一种好习惯。”这引导我们更加重视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短板——自然教育。在很多国家,让少年儿童通过深入接触大自然,锻炼体魄、培养审美、陶冶情操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但在我国,在我们身边,与自然隔绝的“小宅童”比比皆是,既影响身心健康,也阻碍人格健全。“一个孩子拥有的天空是与他拥有的大地成正比的”——长年累月封闭在小环境的孩子难以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强健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为我们引导青少年热爱自然、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了广阔舞台,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正当其时。
总书记在讲话要点第三段指出,“想象力、创造力从哪里来?要从刻苦的学习中来。”这校正了我们很多人关于创新创造的片面认识。天才儿童、天才少年只是少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靠上几个“思维方法训练班”是不行的。有教育学者指出,我国不少学生存在“钢筋(学习方法)太多,水泥(基础知识)太少”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得按照总书记所说的,“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既勤学书本知识,又多学课外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多想想,多问问”,须知,现实生活中的创造力、好创意,不是像电影电视剧主人公那样“一拍脑袋”、“灵光乍现”而冒出来的,而是结在“学习之树”上的。只有从娃娃抓起,通过刻苦学习夯实基础知识、基础研究,我国成为创新大国才有希望。
培养好孩子,既是一个国家,也是每个家庭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9年前的这一席话,既有大方向,也有小方法,明白晓畅、语短情长,需要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家长和广大青少年工作者谨记笃行。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青春广东新闻
南方plus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官方微博
广东共青团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