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2015年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要点
2015年,广东共青团高校战线全面贯彻团中央学校战线工作会议和团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精神,牢牢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全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全团大局,紧扣教育改革,紧扣时代主题,把牢主业,久久为功,推动广东学校战线团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1.继续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中职技工学校中继续深入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选树和宣传一批优秀同学、教师、校友典型,通过面对面的报告会、分享会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紧扣时代主题和重大时间节点,广泛引导大中专学生将青春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在高校,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重点实施“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精品报告进校园活动。在中职学校,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培养职业精神为重点,开展广覆盖、多层次“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和以18岁成人礼为代表的成人主题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引向深入,重点在高校着力推动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和团学骨干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提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针对团学骨干,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讲座。每个基层团支部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以学习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团日活动。动员全省高校理论学习类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主题学习研究活动,推荐优秀社团参加全国“百佳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和“百优学生理论学习成果”评选。
3.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组织落实好团中央、教育部有关长效机制建设和专项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全团“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的有关安排。3月、9月在学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活动,全年持续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选树活动,推广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精品和优秀案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国家宪法日等为契机,重点举办校园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抓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80周年等契机,广泛开展集中的主题团日、校园文化、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常识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4.大力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有关要求,横向上推动“青马工程”在全省高校实现全面覆盖,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纵向上推进“青马工程”进院系工作,构建“省、校、院(系)”三层培养体系,不断优化“课程+实践”的课程培训体系,坚持把思想引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推广和共享《青春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广东“百所高校万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标准化实施手册(试用版)》、《广东青马微课》和“爱马士养成记”APP,推进我省“青马工程”的长效化发展。办好省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推进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示范点建设。
5.建设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按照团中央部署,推动“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组织发动青年学生注册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构建起以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外围、网络宣传员为主体、网络文明促进会为核心的覆盖广、动员快、战斗力强的网络工作队伍。贯彻落实《关于转发<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的通知>的通知》(团粤办发〔2015〕10号)等文件要求,依托短信平台、QQ群和微信群建立省级、校级、团支部三级响应平台,积极参与“阳光跟帖行动”和其他主题网络活动,积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充分发挥网络生力军作用。
6.加强和改进网络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微信、微博、学校共青团网站集群等学校共青团多重覆盖的阵地建设,优化网络新媒体应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省学联设置议题,各高校设计开展互动新颖、传播面广的线上活动。鼓励各级团学组织在校园APP开发、新媒体产品制作与应用上取得创新。完善网上信息采集和各级团学组织信息联动机制,做好舆情信息报送及维护校园稳定工作,建立学生舆情研判智库,确保信息动态及时了解掌握、有关事件积极配合处理。在大、中专院校建立春季、秋季新学期开学后学生思想动态和其他专题学生状况调查制度,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开展网络新媒体工作队伍专项培训,健全各级团学组织网络宣传工作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
二、突出时代主题,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7.全力办好“挑战杯”系列竞赛。扎实办好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充分挖掘全省优秀作品,并组织专家进行全程辅导,为全国竞赛储备高质量作品。着力推进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筹办工作,协调全省相关单位,组建大赛组织协调机构和工作团队,并积极联系团中央、香港中联办、香港创新科技署和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推动承办高校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完善筹办工作方案,落实“1+2”赛制(即: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香港地区选拔赛、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赛),推动大学城全体高校形成协同迎赛的网络系统和氛围环境,力争把本届“挑战杯”办成突出粤港互动、岭南风格、热情周到和时代风采的大赛。
8.推动高校建立和完善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全省各高校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建立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量认定办法,把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列入教师职称评定和定岗定级一项重要指标。推动全省各高校充分激发二级学院(系部)的主体作用,督促二级学院(系部)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全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推动全省高校加大资源和资金投入力度,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构建起全省高校完善的创新创业机制。
9.推动高校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实施“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做好2000万专项资金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在全省筛选、培育和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开展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等三类科技创新实践研究。鼓励高校用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平台,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开展“挑战杯”竞赛等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创,不断强化创新创业赛事的育人功能。推动各高校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青创空间”孵化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竞赛项目的种子孵化提供办公场地、导师辅导、信息咨询、辅助培训、专利申请、代理登记和上板融资等各种服务。
10.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市场转化平台。继续做大做强“青创板”股权众筹平台和广东粤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两大团属金融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大学生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领域。推进省部共建“青创板”,推动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支持“青创板”发展的政策意见,在平台软硬件建设、创业政策配套、引导基金支持、工作机制保障等方面构筑“青创板”工作支撑体系。大力鼓励和推动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青创板”和粤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两大平台的对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鼓励高校自主创新,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一批校外“青创空间”创业孵化平台,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产业对接,落地发展。
11.深化推进其它创新创业创优工作。继续做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推荐工作。继续在高校推进KAB 创业教育,启动KAB 创业教育在中职技工学校推广工作。实施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计划。开展中职技工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调查,推进“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奖作品的成果转化及做好2016年第二届国赛备赛工作。
三、突出学生需求,切实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12.举办第九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举办第九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贯穿全年,主体赛事在4月-6月举行,包括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粤港澳大中专学生移动互联网应用设计大赛、理财大赛、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金融建模大赛、翻译大赛、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预防医学实验技能大赛、“与科学对话”——高校实验室开放计划和“院士讲坛”——科技名家进校园等省级项目,同时推动各地市、各高校举办区域性与校级学生科技学术节,营造校园浓厚学术氛围。
13.举办第十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联合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举办第十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活动贯穿全年,主体赛事在10-12月举行,包括“感动南粤校园”广东大中专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与信仰对话”名家报告进校园活动、“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文艺名家进校园活动、书画艺术作品大赛、微电影创作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三人篮球比赛、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等省级项目,同时推动各地市、各高校举办区域性与校级学生文体艺术节,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14.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继续举办2015年“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建成学生更加喜欢、企业更加爱用、团组织更加易用的“展翅计划”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和“500强外企”四种类型用人单位中开发高质量的实(见)习岗位3万个以上,新建实(见)习基地300个。发动各级团组织进一步运用自身资源,尽可能开发更多其它类型的实(见)习岗位,满足大学生的实(见)习需求。推动一大批学生上岗实(见)习,切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职场体验中提升就业能力。
15.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宣讲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等,在高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推动地市组织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大中专学生开展宣讲调研、科普惠农、教育帮扶、医疗卫生、文化宣传、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管理创新等活动。注重品牌建设,提炼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工作规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遴选,通报年度先进单位和重点团队,宣传优秀案例和个人。
16.深化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深入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坚持将“三走”活动抓广、抓响、抓实、抓长,在做好组织发动、加强宣传引导和注重功能融入方面深入推进“三走”活动。开展系列主题课外体育、体育文化创建、趣味性体育竞赛和优秀典型寻访、先进集体创建活动,构建协同工作、配套保障和考评通报机制,推进“三走”活动走向深入,形成“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项目”的生动局面。
四、突出全面覆盖,创新机制直接联系服务高校青年
17.指导广东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会开展工作。以研究会为依托,继续深化开展团学领域课题研究,推动高校战线团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探索成立分层次、分地域、分学科、分专业领域等多种形式的青年教师交流联谊性组织,使之成为青年教师之间学术交流、情感联谊的平台。依靠“粤团聚”青年婚恋交友平台,组织开展全省高校未婚青年教师、团干交友联谊活动。
18.建立粤港澳大学生交流互动机制。落实粤港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合作计划,组建粤港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团,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开展各类专题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挑战杯”竞赛做好相关的涉港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开展粤港两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研讨会、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实践挑战营等活动。继续开展“高飞远翔”粤港青年明日领袖培训计划、“两岸四地青年高峰会”等粤港澳青年学生交流活动,鼓励粤港澳大学生携手同行,加强互信,增进友谊。
19.实施困难学生帮扶行动。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出发点,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重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继续募集广东大学生成长基金,服务困难青年的成长成才。关注新生群体,帮助他们在刚入校阶段做好学习规划、熟悉校园生活。拓展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勤工助学。以“青春情暖”活动为统领,在春节、元旦、学生返乡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留校学生慰问和大学生返乡服务活动。主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协助党政部门和学校做好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相关工作。
20.积极有序参与学校治理。以大学章程制定等为契机,主动争取团学组织在校园治理中更合理的法定地位、法定职责,增强民主参与学校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基层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的群众组织优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权益利益诉求,建立组织化、定期化向学校有关部门反馈的制度。广泛开展大学、中职技工学校团委“办实事”活动,要求每个学校团委推动学校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五、突出基层基础,着力夯实学校战线团学组织建设
21.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实施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根据高校团支部主要职能和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指导细则,逐步规范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开展的流程与基本形式。重视理顺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关系。规范完善团内统计、团费收缴和团费支持基层团建工作制度。根据我省高等学校团干部配备情况摸查情况,推动健全高校团干部配备。开展2015年高校团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
22.加强中职技工学校团工作。实施中职技工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共青团工作。按照《团章》要求和团中央关于团员发展的文件精神,把好团员发展入口关,坚持标准、规范程序、控制数量,强化入团仪式教育,切实保证团员发展质量,将中职阶段毕业班团青比控制在85%以下。规范并坚持执行“三会两制一课”的基本制度,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加强基层团组织工作档案管理,探索电子团员证制度,理清团组织关系转接流程。支持鼓励基层团支部创新支部组织构成,探索中职技工学校班主任担任团支部辅导员的路径。加大中职技工学校优秀团委、团支部和团干部、团员的选树工作力度。
23.加大团干部培训力度。重视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下管两级”的干部管理原则,建立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干部培训制度。团省委统筹地市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学校战线负责同志、高校团委书记和重点联系中职、技工学校团委书记的培训,2015年全省拟举办2期高校团委书记培训班,2期二级学院团委书记示范培训班,1期中职技工学校团委书记培训班;地市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负责统筹市属高校团委书记、院(系)团委书记、中职技工学校团委书记的培训;高校团委具体负责本校院(系)团委书记、团总支(团支部)书记、学生干部的轮训;中职技工学校团委具体负责本校团总支(团支部)书记、学生干部的轮训。继续推行“学校联系日”工作联络机制,加强与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的联系。贯彻从严治团的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和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切实转变团干部工作作风,遵守党和团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以“团干部讲团课”的方式,努力提升学校团干部的素质能力。
24.提升学联、学生会的服务能力。贯彻落实《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组织格局,突出团委的统筹和指导作用,形成以团组织为枢纽核心,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主体组织,以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以及各类学生社团为骨干力量的工作格局。监督各校按时定期召开学代会、研代会,程序规范,公平公正,主要学生干部以公开竞争方式产生。强化省学联制度建设,实施省学联分片交流制度、驻点联系制度等,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注册制度,引导和规范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联专委会建设,建立专委会与高校各类社团的有效联系,鼓励各高校团学组织积极承办省学联工作项目。开展优秀学生会(研究生会)、优秀社团、优秀学生干部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