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 |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通知公告

01 - 2016年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工作要点

文章所在栏目:通知公告 点击数:4311 更新时间:2016/3/23 23:22:18

     (点击下载全文) 

        2016年,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部署,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深入实施思想引领行动、创新创业行动、素质拓展行动、权益服务行动、组织提升行动等五大行动,深入破解“高位徘徊”困境,不断增强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作用。

        一、实施思想引领行动,放飞南粤大学生青春梦想

        1.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关于在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抓住重要节点,以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党史国情、革命传统、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活动。春、秋季开学在大中专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全年持续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在高校,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全年重点举办一系列省级“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报告会,每所院校举办2场校级报告会。动员高校国学类社团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主题活动,推荐优秀社团和个人积极参加全国“优秀国学社团”和“国学达人”评选。在中职学校,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培养职业精神为重点,推动地市举办10场以上的“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毕业生系列分享活动,中职、技工举办不少于1场的分享活动。

         2.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依托主题团日、理论学习社团、团校、培训班和新媒体等线上线下阵地平台,重点组织青年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引向深入。推广团中央“‘四进四信’学习”APP,推动全省团组织依托各自新媒体平台设立专区专栏,积极开发文化产品,开展线上主题活动。推荐先进团体参加全国“百佳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和“百优学生理论学习成果”评选,组织开展年度优秀成果集中宣传,推动形成工作长效机制。

         3.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准确把握“青马工程”的基本定位和目标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实践导向,科学设计培养路径,推广和共享广东特色的课程资源,完善全省、高校、二级院系的一体化分层培养格局,构建实施“青马工程”的完整链条。一是推进制度、阵地、师资、理论研究等方面建设,为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二是举办第15期广东大学生“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培养200名以上省级学生骨干。同时,举办全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青马工程”培训班。三是将高校作为实施“青马工程”的基本单元,实现高校开设“青马工程”的二级院系数量占本校二级院系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院系年度培养人数不底于本院系人数的5%,校级学生骨干培训班每年培养人数不少于100人。

        4.深入推进“青网计划”和深化网络新媒体建设。按照团中央和团省委统一部署,推动好“青网计划—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依托团干部、学生骨干和网络舆情机构,组建舆情信息监控、报送和研判工作队伍,构建起我省以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外围、网络宣传员为主体、网络文明促进会为核心的覆盖广、动员快、战斗力强的网络工作队伍。依托短信平台、QQ群和微信群,完善三级响应平台,做好舆情信息报送及维护校园稳定工作,完善网上信息采集监测和各级团学组织信息联动机制,建立学生舆情研判智库,确保信息动态及时了解掌握、有关事件积极配合处理,形成以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内容供给、品牌活动和机制完善为主体的立体式、多层次的新媒体总体框架和布局。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基层参与运用新媒体和文化手段创作、传播“微团课”等优秀内容产品,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二、实施创新创业行动,绽放南粤大学生青春色彩

         1.办好2016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2016“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将于2016年3月至5月举行,推动大赛首次走出广州,由东莞理工学院承办。大赛设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赛事,全面对接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安排。同时,将以大赛为契机,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研讨交流、参观体验、项目对接、实习实训的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同频互动,助推竞赛成果的落地转化。

         2.举办第二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在继承“挑战杯”传统好做法和上一届“职挑”举办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中职、技工学校的实际,举办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以大赛为契机,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专家库和职校学生创新创效创业作品库,推动职业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选送我省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3.大力推进“中国青创板”省部共建工作。大力推进“中国青创板”建设工作,组建“中国青创板”省部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市场化优势组建中国青创板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省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中国青创板”发展规划(草案),推动“中国青创板”的注册备案和申请股权众筹资质,统筹协调省内资源研究出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政策措施,推动设立引导基金、投资基金,全面对接各省区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上板“中国青创板”,推动上板2000个项目,对接服务500个项目,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服务机制,推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的市场化、资本化、产业化发展。

         4.做好2016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培育专项资金的相关工作。扎实做好2015年“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结项验收工作,汇编优秀项目集,开展绩效评估。启动2016年“攀登计划”工作,做好“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申报立项工作,拟立项项目1000个,进一步扩大资金覆盖范围,提升申报立项和资金下拨工作效率,指导各高校完善“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完善从“项目培育”到“竞赛选拔”再到“落地孵化”的工作路径,打通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全链条服务。

        5.深入实施“青创100”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和深化“青创100”的全年度培养方案,通过团队意识培养、交互式案例教学、项目设计与优化、创业考察交流、导师跟踪培养、融资平台对接等课程和服务,争取通过一年六期的学员培训达到大学生创业者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精神显著提升、创新创业心理更加健全、创业企业更加完善的预期计划目标。

         6.继续开展高校“青创空间”创建推广工作。继续推进省内各高校“青创空间”孵化中心建设,在现有30个示范点的基础上推广运作经验成熟、学校特色鲜明并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创建模式。总结示范工作经验,形成模式在全省高校推广,建立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鼓励高校积极寻求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资源支持,重点依托现有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孵化机构,联合打造校外“青创空间”创业孵化平台,初步建成种子孵化中心+创业孵化平台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三、实施素质拓展行动,助推南粤大学生青春成长

         1.开展第十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2016年将继续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开展第十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主体活动将集中于3月至6月举行,拟举办“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广东大中专学生大数据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广东大学生金融建模大赛、广东大学生预防医学实验技能大赛、广东大学生翻译大赛、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与科学对话”——高校实验室开放计划、“科技大讲坛”——科技名家进校园、“活力在基层”——科技类主题团日竞赛项目。

         2.举办第十一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2016年将继续联合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学联继续开展第十一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主体活动将于9月至12月举行,拟举办 “与信仰对话”名家报告进校园活动、“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文艺名家进校园活动、书画艺术作品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三人篮球比赛、定向越野比赛、“活力在基层”——文体类主题团日活动等项目。

         3.继续实施2016年“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升行动。大力开发实习兼职类岗位,进一步提升岗位质量,其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和500强外企等四种类型用人单位中开发高质量的兼职、实习、实训、正式招聘等各类型岗位共5万个以上,其中暑期实(见)习岗位3万个,推动大学生上岗位开展暑期实习(见)习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技能和水平。新建稳定的实习(见)习基地300个以上,推动“展翅计划”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项目运作模式,拓展战略合作伙伴,推动成立“展翅计划”公司,实现“展翅计划”项目的公司化运作。丰富“展翅计划”的服务内容,依托“展翅计划”网站建立全方位的对接交流平台,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实践服务、交流互访等常态化的服务。

        4.继续开展2016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和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在2016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组建大学生扶贫重点服务队,深入粤东西北等山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示范带动全省高校组建校级服务队在每个镇、村广泛开展宣讲调研、科普惠农、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创新创业、粤港志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等系列帮扶活动,推动青年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增长才干,同时助力我省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全面深化“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全面推动全省高校开展“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全省院校积极关注在“青年之声”各版区上的各类青年诉求,积极发帖回复。依托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事务工作坊、“青创空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等阵地,结合“攀登计划”、“展翅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现有品牌活动,整合地方及学校党政职能部门、青年社会组织、市场专业力量等的资源,将“青年之声”平台线上的学生诉求延伸到线下的“青年之家”服务站,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帮助和支持。

        6.继续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指导意见》,着重探索“三走”活动如何与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如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相结合,如何与中学体育课程衔接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充分依靠基层团学组织以及宿舍、实验室、兴趣小组、体育社团等“微组织”,开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开展趣味性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各级“大学生百炼之星”寻访和“全国优秀体育公益社团”创建活动,形成“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项目”的生动局面。

        四、实施权益服务行动,传递南粤大学生青春正能量

        1.指导广东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会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联系服务工作。以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会为依托,继续深化开展团学领域相关课题研究,助推高校战线团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探索吸纳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团学工作,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读书交流会、专业讲座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相长。结合全团制度化下沉基层工作安排,派驻高校青年干部下沉到扶贫攻坚重点县、镇、村工作和挂职锻炼,投身精准扶贫工作。

         2.加强粤港澳青年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展2016年“情义两地行”粤港青年志愿服务合作营,吸引粤港两地青年学生参与,在未来粤港交流合作、社会发展中担当责任,携手梦想,为梦起航。发挥广东共青团的独特优势,开展青年社工学生交流学习等活动,促进粤港青年学生的沟通与协作,在实践中建立友谊,拉近距离,在分享中认同文化,感受情怀。通过“青年梦想家交流营”、“火车团”、“两地青年高峰会”等形式,组织开展粤澳青年交流互访活动,与澳门青年学生团体保持友好联系,增进文化交流。

        3. 帮扶困难学生成长。加强与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精准服务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经济困难等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帮助困难学生成长。引进资源,开展广东“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和“中国电信奖学金”等奖学金评选活动,帮助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继续募集大学生成长基金,服务困难青年的成长成才。关注新生群体,帮助他们在刚入校阶段做好学习规划、熟悉校园生活。拓展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开展“青春情暖”行动,在春节前集中开展留校学生慰问、爱心直通车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学校团委“办实事”活动,提倡每个学校团委至少推进学校解决1件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至少解决1件学生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

        4.积极有序参与学校治理。继续推行“学校联系日”机制,常态化深入高校调研,推动高校参照开展“院系联系日”和“团支部联系日”工作,把握青年学生实际需求,凝聚工作力量。落实学校共青团“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制度,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的学校共青团专职团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每年集中半个月左右到大学、中职技工学校“驻校蹲班”。以大学、中职学校章程颁布等为契机,主动争取团学组织在校园治理中更合理的法定地位、法定职责,增强民主参与学校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权益利益诉求,通过各种形式的“接待日”、“开放日”、“对话活动”等,建立组织化、定期化向学校有关部门反馈的制度。

        五、实施组织提升行动,吹响南粤大学生青春号角

        1.深化落实群团改革实施方案。立足“强三性”“去四化”,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重点推进团学组织创新和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完善学校共青团的领导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在高校,重点推进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团学组织机构设置和治理机制、基于“青年之声”平台构建学生权益维护机制等五项改革。在中职、技工学校,重点改革完善团员发展与管理制度、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县域团教协同机制、班主任兼任团支部辅导员制度等四项改革。

        2.重点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落实《关于做好广东省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和改进团支部的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要通过理顺班团关系,合理增设支委,切实解决团支部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强化团支部工作职能,切实解决团支部工作单一、不饱和的问题;要完善团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切实解决团支部活动经费匮乏的问题。通过推动各高校落实本校制定的“活力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结合科技学术节、文体艺术节深入开展“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

        3.着力加强中职技工学校团工作。实施中职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规范中职、技工学校团校建设,规范并坚持执行“三会两制一课”的基本制度,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严把团员发展入口关,强化入团仪式教育,力争在2018年底实现中职毕业班团青比控制在60%以下。通过配好配强学校团委书记、班主任兼任团支部辅导员等举措加强学校团委和团支部建设。在中职学校广泛开展寻找“南粤最美少年”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我省中职、技工学校中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科技学术节、校园文体艺术节等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中职、技工学生技能。

        4.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入开展“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切实转变团干部工作作风,遵守党和团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落实广东共青团学校战线干部培训制度,团省委统筹开展高校团委书记培训班、高校二级学院团委书记培训班及中职、技工学校团委书记培训班。同时,全面推动地市、高校、中职技工学校开展基层团干部培训,培养共青团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业务本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5.提升学联、学生会的服务能力。贯彻和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高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自身建设。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设置学代会、研代会的报备制度,严格审批报备材料,规范会议流程。继续实施省学联培训制度、分片交流制度、驻点联系制度等,鼓励各高校学生会积极承办省学联工作项目。加强学联专委会建设,筹备在省学联下设专门针对各类学生群体的执委会,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分层分类管理体系。加强与全国其他省份学联之间的横向交流,凝聚往届学生领袖,建立沟通和交流平台,推动学联发展。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引导和规范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与建设,开展优秀学生会(研究生会)、优秀社团、优秀学生干部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