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广东省委学校部 |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工作简报

广东高校共青团工作简讯【2018年第10期】

文章所在栏目:工作简报 点击数:5588 更新时间:2019/4/18 15:55:49

编者按:2018年,以“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联合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南粤广大学子纷纷进到乡村、社区、街道、厂矿、军营,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现了为基层服务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互动双赢,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助力乡村振兴点亮了青春的灯塔。现将我省2018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整理编发,以供参考。


“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

——广东青年大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我省共有120多所高校、60余万大学生参与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活动以“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围绕“青年大学习”行动专项计划、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美丽中国实践、“彩虹人生”服务实践等领域开展。全省高校共组建实践队伍9千多支,其中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186支、省级重点实践团队300支、校级重点实践团队2253支,总投入经费达4100余万元。

在团组织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省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战,演绎了“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生动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活动水平

       将“三下乡”作为实施“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以下简称“灯塔工程”)的重要渠道,努力推动各高校团委按照将思想引领工作贯穿团学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工作思路,系统推进“三下乡”活动的规范化建设,实现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基地化和课程化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对国情社情的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矢志艰苦奋斗。

——发挥“灯塔实践团队”引领作用。面向全省高校遴选300支省级重点实践团队,授予“灯塔实践团队”称号,每支团队提供1000元活动启动经费。同时要求重点团队在活动开展中广泛使用“三下乡”和“灯塔工程”标识,积极树立起一大批青年大学生可寻、可信、可学、可追的“灯塔实践团队”典型。

——运用新媒体技术营造良好氛围推出“灯塔作伴•三下乡进行时”系列工作简讯22期,及时将各高校、团队的好做法进行宣传推广,形成相互学习借鉴、交流提升的工作氛围;在“广东学联”微信公众号建立“三下乡”专区,推送各校社会实践活动精华23期;鼓励各高校团队运用网络直播、视频、抖音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活动成果,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三下乡”社会实践。

——建立多维度安全机制。建立安全报备制度,一般事件由校团委信息员在知情6小时内向学校部信息员电话报备,并在3天内形成书面报告报送专门邮箱;较大突发事件由校团委书记直接向团省委学校部部长电话报备,并在48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学校部。建立多个专属微信工作群,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在线解答高校师生所提出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即问即答”,保障工作有效实施推进。结合“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为全省10多万名参与暑期实习见习的大学生提供免费保险服务。多维度安全机制的建立,成功确保了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二、多渠道贯彻,增强宣讲实效

加强与广东开放大学等有关院校的对接,聘请全国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精心策划制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微视频50辑,有效突破了宣传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积极在学生理论社团和青马班学员中招募宣讲员,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微视频,重点组建了50 支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深入校园、企业、军营、社区等青年密集的场所,广泛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和视频展播活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曙光旭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河源东源县仙塘镇,在党的十九大代表陈小花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当地干部和群众开展宣讲。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赴往茂名电白开展“青春大学习”专项行动,开设“红色课堂”,寻访“红色老人”,讲述“红色故事”。韶关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队深入南雄湖口镇三角村,建设“红色书屋”,邀请专家学者为当地党员干部开设“学习十九大精神”“强化基层党建”等专题讲座。

三、聚焦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团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为青年施展才华、建功奉献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我省高校共青团积极把“三下乡”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口和着力点,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奏响青春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

——挖掘岭南文化瑰宝,打造乡村文化风貌华南理工大学“筑梦之旅青云乡建工作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景观改造”为主题,从“讲习赋能、提高村民素质”“设计营造、更新乡村环境”“深入访谈、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精准提炼、保留乡村文化风貌”四个方面着手,助力打造具有青云村特色的“新文化景观”。广州大学“怀梦追光”志愿服务队积极调动多方资源,与地处粤东的揭阳陈寮学校及揭阳市知心书店有限公司协力创设“双宜书斋”暑期人文素养培训夏令营,给予当地学生“走出去,看世界”的愿景和动力。惠州学院“灯塔青年”暑期志愿服务队积极筹建朗县中心小学“灯塔书屋”,号召社会人士、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探索将书籍捐赠常态化,持续为藏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标灯”实践队赴省精准扶贫重点实践村落——信宜市钱新村,为当地重要经济作物“三华李”拍摄宣传片,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实践队带动村民共同策划、编排节目,开展文艺晚会,凝聚青春力量、展现青春活力。

——利用专业技能优势,实现科技扶农支农华南农业大学青马工程实践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给予雷州市调风镇农户实质性引导,促进当地农产品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广东财经大学“富川专项团队”以“助力脱贫,振兴乡村”为主题,深入富川县各基层单位、围绕“产业扶贫”“特色农业发展”等主题开展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植保无人机宣传科普”团队结合专业特色,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喷药作业,让从化鳌头镇西塘村村民学习了解植保无人机技术,助力“人才振兴”。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青年大学习,生态乡村行”团队赴雷州市沈塘镇揖花村,以科技支农为主题,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给予农户科学指导,把科学种植苗木的方法带到了基层乡村。

——秉承医者初心使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南方医科大学“虫生说起”团队秉承“服务顺德,健康顺德”的宗旨,到顺德社区和中小学进行有关蚊虫检测、肝吸虫和登革热防治的科普宣教,调研登革热发病情况为当地卫生部门出谋献策。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践队将医疗卫生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情暖万村”医疗教育云平台带入英德市雅堂村,为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免费线上医疗机械教育资源。广州医科大学柔济爱心志愿服务队邀请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儿科、风湿科、妇科等科室医生向清远汤塘镇居民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居民保健意识;队员还为当地中小学生宣讲心肺复苏、应急包扎等日常急救知识技能。广东医科大学梅花香服务调研队针对梅州地区气候湿气较重、以经济农业为主、饮食重油重盐等特点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用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当地居民提高身体素质。

——发挥地域优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情义两地行”粤港青年志愿服务合作营中,粤港100名青年学生分赴佛山珠海两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文化体验、双创调研、交流分享等活动;在“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火车团活动中,粤港澳台230多名学生赴贵州开展为期7天的火车交流之旅;在故宫青年实习计划中,48名来自粤港澳的学生在故宫博物院的11个部门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在粤港青年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计划中,来自粤港的32名青年在卧龙保护区分别体验了户外研究、生态导赏、博物馆讲解、大熊猫苑教育大使、宣传内容设计5项工作。“高飞远翔”粤港青年明日领袖培训计划中,共有来自粤港两地29所中学的80名优秀中学生骨干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参观交流活动,有效增进了两地青年友谊。